找到相关内容483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贪”和“愿”等心行的差异

    后学初期不敢去想“追求”,“追求”要等后学证得“无思维而”时才行。这点后学特想听听诸位大德的教导。  zf:   在下猜测,学兄不敢“追求”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搞清“贪”和“愿”等心行的差异。客观上一些...自然消失。  缘起之法如同梦幻,虽无自性而能现种种作用。轮回如幻,菩提亦如幻。但因如幻之菩提能利益如幻之众生,我等不应因其如幻而放弃追求。  学佛者:   学生只是意解到“脱离对立的……是对立后的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645430.html
  • 禅与道的艺术

    不生心,不。“金刚经”云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正是这个意思。慧能门下,摄融了老庄玄学,这是老庄化的中国禅,自此面貌一新,但禅宗强调“自性空”则是一脉相承的。既然“空”是禅的主旨,艺术在其间也不外是...来的。色就是生受想行识的质料,佛说:“色生受想行识”,色受想行识是五蕴,据原始佛教本义,五蕴就是“心”,一切感受,思惟和行为都因其活动而。“华严经”云:“三界唯识”,识是依赖外境界物质经过接触而...

    刘逢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0463902.html
  • 学习《黄蘖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》笔会

    法,别无他路可走。   佛陀是一个一的无心道人,故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。他老人家预知弟子当中,必定有一些舍本逐末,颠倒乾坤的人,故在灵山会上,以彻底的利生悲心,开显一心顿悟法门,教外别传,...乐意的境,便嗔恨;不好不坏,非乐非苦的境,便痴念。一天到晚,一夜到亮,时时刻刻,在在处处,不是于贪嗔痴,就是造业于杀盗淫。如此也能成佛,真是怪哉奇哉。所以我们要在平常的生活中,对万物应无心无,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268368.html
  • 禅之于书:当代语境下的价值阐释

    ”。   参禅当奉“无相为体,无为宗,无住为本”为修行法门。“住”即执著,心有滞碍。“无住”即指人的自性本来是前、今念、后念念不住的,前后相续不停滞。如果一旦执著于某一事物或状态中,自己的...之“不于境上生心”,不。佛教认为“”是心的作用,心所对者即“境”(外境诸事物),一般人在境上。如果境好,即贪念;境坏,即嗔念。因境,随境变迁,为境役使,而不得自在。书法创作容易受外境...

    李逸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65370039.html
  • 修行为什么重在修心

    一动就是造业。《地藏经》上说:“阎浮众生,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”所以,赶快要把这心动转成阿弥陀佛,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。你会转,这就是修行,这是真正的修行。他还说:“修行不是一天到晚念经...一个相,它说明我们一动念头,就会有形有相。凡心动,作为信息贮藏起来了,这就是种子,就是业因。只要有这个种子,遇缘就现行,就要受果报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古人说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。”那不只是十目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975797.html
  • 改过实验谈——弘一法师

    与之坐而问焉,曰:‘夫子何为?’对曰:‘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。’圣贤尚如此虚心,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! 2、慎独 吾等凡有所作所为,动心,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,无不尽知尽见。若时时作如是想,自不敢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576313.html
  • 行善妙方有十味

    顾忌而不敢纵。见人有微长可取,小善可录,翻然舍己而从之,且为艳称而广述之。凡日用间,发一言,行一事,全不为自身,全是为物立则,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。 何谓爱敬存心?君子与小人,就形迹观,常易相混。...杀者不食。学者未能断肉,且当从此戒之,渐渐增进,慈心愈长。不特杀生当戒,蠢动含灵,皆为物命。求丝煮茧,锄地杀虫,衣食之由来,皆杀彼以自活。故暴殄之孽,当与杀生等。至于手所误伤,足所误践者,不知其几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076477.html
  • 论真如缘起

    智慧光明。“不觉”即是迷昧的无明,它从细到粗,千变万化,现出迷界的宇宙。由脱离不觉无明,彻底真如自体,就能显现清净的境界。  前面所讲湛然清净无生无灭的真如,是由于无明之风忽然冲动真如,而真妄和合成...境则苦觉等。如此相应不绝,数数,相续于前。第三位是执取相,是依前相续识对苦乐等境界,不知是虚妄不实的,而是执着,越执越深,终至发生我执。第四位是计名字相,因在前面虚妄取相,越执越加深时,便在其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1262602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,就“境界在证悟上说”者,是指慧能以境界状态说功夫持守时的归结,是直在悟道证入的最高定境中说此境界的,是以最高悟境的情状要求功夫的,是功夫的一种新型的解义,如其言说:“真如自性;般若三昧即是无;...,我此法门,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。何以故?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,  若无尘劳,智慧常现,不离自性。悟此法者,即是无,无忆无著,不诳妄,用自  真如性,以智慧观照。于一切法,不取不舍,即是见性成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为主。所造的业,播下的种子,那样先成熟,就投那样的胎。所谓种豆得豆,种瓜得瓜。   投胎的情形,中阴身,叫做“无明”,无明是迷昧不明的意思。看见男女交媾,心动,进行参加,就为“行”。一参加...空洞洞的地方。这就是“前已灭,后”,“空无所有”,“真空妙有,妙有真空”,先天道“无极”之说,“惺惺寂寂,寂寂惺惺”的。是无善、恶、是非、烦恼、爱欲、思想,无知觉,无始无明境界。修小乘法门的人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